娄底市陶龛书院留守儿童服务站纪事发表时间:2015-07-19 16:00 中国新闻网 陶龛书院 2016-01-22 众人拾柴,营造温暖之家 ——湖南省娄底市陶龛书院留守儿童服务站纪事 湖南省娄底市陶龛书院留守儿童服务站安全书屋内,孩子们在兴致勃勃地翻阅书籍。经济日报记者刘麟摄 路边一栋没有窗户的2层小楼,一楼基本空置,二楼“客厅”堆满了泥沙,一个房间简单地摆放着座椅、厨具和几个盛水的桶,一个房间里摆了一张木床,上面仅铺了一床草席一条冬毯……这是7月19日,湖南省娄底市陶龛书院留守儿童服务站的队员们在万宝镇清江村黄萌楠、黄娟岚两姐妹家看到的情景。 令队员们惊讶的是,两个年仅11岁和6岁的儿童已经在这个“家”里留守了两年多,年后就外出打工的父亲除了每月寄回200-300元生活费外,一直没有回来过。母亲因为家庭不睦,只偶尔回来探望,带回些生活必需品。 “简直像野草一样生长。”这是队员曾恕最大的感受。作为一名在娄底四中工作近10年的教师,在了解黄萌楠姐妹的生活后,她既心疼又忧虑。 两年多来,黄萌楠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准备好早餐叫妹妹起来,做完头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步行送妹妹到2公里外的启航幼儿园,自己再搭班车去8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先去幼儿园接妹妹,趁天黑前回家做晚饭,再烧水给妹妹洗澡、洗衣服…… 面对队员们的提问,11岁的黄萌楠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成熟稳重。但她也有担心害怕的两件事,一是早上起晚了赶不上班车,就要花10块钱打摩的去学校,二是下雨打雷的晚上,两姐妹吓得躲在被窝里直哆嗦,想爸妈想得厉害。因为没有玩具、零食与别人交换,附近的小伙伴不愿与她们玩耍,黄萌楠两姐妹住的小窝成了村里的“孤岛”。这也成了磨子石学校校长付幸的一块“心病”。 磨子石学校现有4个年级120名学生,基本实现了周边清江、小江等几个村的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因为经济落后,学生中近一半是留守儿童,有不少孩子如黄萌楠一样,在没有家长监管的情况下独自留守,校外安全和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 怎样才能帮助像黄萌楠一样的孩子? 借助网络的传播,《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黄雄、娄底四中心理辅导教师曾恕、娄星区团委副书记段哲臻、清江村老支书黄良生和一些爱心人士参加服务团队。大家一致决定,以清江村的湘中民俗生态园、陶龛书院为基地,设立陶龛书院“留守儿童服务站”,并成立服务队,发动各自的力量共同守护周边村庄上百名留守儿童的成长。 7月7日,黄雄与娄星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曙阳谈起建立服务站的想法,当即得到李曙阳的支持:“留守儿童的健康、安全、快乐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个公益行动非常有意义!国税系统的干部职工都应该自觉参加。” 在李曙阳的发动下,税源管理一科踊跃报名“打前站”。7月19日这天,科长谢松春和5名同事为第一批6名留守儿童送来了爱心书包,开展一对一帮扶。看到书包里的作业本、文具盒、羽毛球拍、水壶、毛笔、跳绳,孩子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6名儿童中,有因为三起事故而家破人亡不得不寄人篱下的13岁孤儿黄俊德,有周末带着7岁的妹妹上山砍柴的黄雄辉,有像候鸟一般生活的黄幸章。活动中,在帮扶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第一次听了安全常识课,第一次畅游在湘中民俗生态园内近10万册图书的海洋,第一次听到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奇妙故事…… 受孩子们的欢笑声感染,谢松春几人一合计,全区国税系统一直有爱心助学、扶贫济困的传统,回去后一定积极争取,带动更多人参与,把“一对一”变成“百对百”。段哲臻也表示,区团委正在社区开展的“新感恩教育”也可以进入农村,届时,系统化成规模的培训资源和关爱机制可以为服务站增加不小的力量。曾恕则想在陶龛书院开一个儿童心理辅导室,帮助孩子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一直关注留守儿童安全的黄雄曾在媒体上呼吁“留守儿童不应成为安全‘孤岛’”,为留守儿童编织起一张安全网。他表示,将在“中国安全文化宣传联盟”和“湘中田野文化实验区志愿者联盟”中广泛发动,并进一步发挥媒体力量,更大范围内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